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志勇
从我国第一代传输型侦察卫星到第一代长寿命实时传输对地观测卫星,从“嫦娥奔月”到“逐梦火星”……“人民科学家”叶培建,与中国航天事业一起,在克服困难中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他常说:“不害怕困难,要让困难怕你。认准的事情,就一定坚持下去。”正是这种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精神,让叶培建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创造性成就,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成功的道路上必定不会是一片坦途,叶培建的航空航天生涯中,面对的问题数不胜数,但他始终保持向困难进发的勇气,从不退缩。2000年,第一次担任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的叶培建,便经历了“至暗时刻”:资源二号01星入轨后的第二天突然间失去了联系。突发情况并没有让叶培建乱了分寸,他顶住压力,力主抓住卫星仍在中国上空的机会,发送指令、进行抢救。终于,卫星再次收到了正确的信号,恢复了正常运行,而且大大超过两年的设计寿命,实际工作了四年多。回忆起一路走来的坎坷,叶培建直言,航天是一项“差一点点就成功、差一点点就失败”的事业,面对困难就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
中流击水,才能真正熟谙水性;披荆斩棘,才能抵达未曾抵达的地方。叶培建取得的每一个成绩,都是在与困难的斗争中获得的,尤其是在“嫦娥工程”中,他把困难当阶梯、不断向上攀登,“探月之旅”屡创佳绩。2013年,当嫦娥三号探测器完成落月任务后,关于其备份嫦娥四号的任务规划问题曾出现过争论。有人认为,嫦娥四号落到月球正面比较稳妥,背面的风险太大。这时叶培建提出了不同看法:“中国的探月事业总要向前走,只做别人做过的事情,怎么能创新,科学就是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走,到月球背面去!”科研团队克服重重技术困难,2019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2020年,嫦娥五号23天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的任务,并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回到祖国。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探月工程由弱变强,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把科学追求融入民族复兴伟大征程,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攻坚克难。叶培建的科研生涯里,曾面对多次选择,求学、工作,留学、归国……他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放弃了在瑞士当教授的机会,放弃了到深交所拿十几倍薪水的机会。他说:“我喜欢为国家做事,做得越多越好。如果有机会,我会选择到更艰苦的地方去。”长期从事空间技术研究,导致叶培建的腰痛经常反复发作,在几次执行任务中,因为腰痛只能躺在实验间的板床上,但他却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他常对学生说:“就记住老师一句话:当你老的时候你有没有资格说这样一句话,中国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在。”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只有热爱自己祖国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中国航天目前取得的成就,按照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规律是很难得的,这个成就是航天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克服了无数的困难才取得的。”叶培建说。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从白手起家发展到如今的盛世繁华,背后是叶培建和无数航空航天工作人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顽强奋斗。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我们一定能在平凡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