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榜样作风——陈欠水
来源:刺桐清风 发布时间:2025-08-04 11:06

他是扎根基层的退伍军人

用脚步与真情丈量民生温度

他是甘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

以坚守与赤诚书写责任担当

陈欠水

有这样一位退伍老兵,他走村串户、风雨无阻,足迹踏遍60多万里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走访帮扶困难群众2.6万多人次,他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惠安县人大常委会原助理调研员陈欠水。

1988年,从部队转业至地方工作,陈欠水带着公文包、军用水壶和自行车这“三件宝”,从此踏上漫漫济困助残路。 

在职17年,退休20年,他济困助弱、捐资助学、普查白内障、修复危房,但从未领过一分补贴。2021年,陈欠水下乡遭遇车祸导致左腿二处骨折,但帮扶困难群众的步伐并没有停止。2022年3月,惠安发生新冠疫情,78岁的陈欠水不顾左腿骨折未愈,毅然冲上抗疫一线。面对劝阻他只是说:“我作为一名党员、退役军人,更应尽自己的责任,为党分忧,为群众解难!”

从军营到乡间,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誓言。陈欠水用实际行动诠释:坚守,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小事中,体现在对职责的忠诚履行上。

榜样在前 感召后辈

身边榜样陈欠水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

让我们来听听纪检监察干部的体悟

惠安县纪委监委驻县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 孟起

我曾是一名身披戎装、保家卫国二十二载的军人。2年前,我从部队转业加入惠安县纪委监委。

去年岁末,我曾跟着陈欠水同志下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打扫卫生、干农活……看着老陈年过八旬,依然亲力亲为,为困难群众忙前忙后,老前辈“把群众当亲人”的热忱,让我回想起了自己在部队参与野外驻训时的小插曲。当时,直升机超低空飞行,旋翼卷起的大风,把演训场周边群众房屋的瓦片吹落。演训结束后,我扛着米面油,跟着教导员上门赔偿和慰问老人家。阿婆握着我的手说:“你们解放军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那一刻,我感到无限荣光。

告别火热军营,投身正风肃纪新战场,变的是阵地,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如今,作为一名派驻纪检监察组干部,发挥派驻监督“探头”作用,守护民生民利,也同样让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我将坚持向老陈学习,继续发扬在军旅生涯中锤炼的优良作风,认真履职尽责、接续奋斗。

德化县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 王明忠

2016年军旅生涯结束后,我便投身到纪检监察事业中,虽然岗位变换了,但对“规矩”的敬畏、对“责任”的担当,早已融进血脉。而同样有着军旅经历的陈欠水同志,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的事迹深深触动着我,一辆旧自行车、一个褪色军用水壶、一本磨破边的笔记本,彰显出陈老先生实事求是、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也令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军人的品质与纪检监察工作有着天然的契合点。在部队,我们要求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而今在纪检监察岗位上,我们照样要求令出必行、一抓到底。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中的一员,在正风肃纪的战场上,更要敢于动真碰硬,努力交出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南安市水头镇纪委监察组 吕尚意

纪检监察工作和军人使命本质上是相通的,都是在各自的“战场”上捍卫正义与原则。在案件查办过程中,细微线索往往是关键。就像在部队时,装备参数的丝毫偏差都可能影响作战,如今核查违纪事实,一个小数点、一份模糊文件,都需要我们以“钉钉子”的精神反复核实。

曾经,在查办一起村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时,线索极度匮乏,仅有的零星信息也模棱两可,我们曾一度陷入困境。倍感压力之际,让我想起了陈欠水为帮扶困难群众翻山越岭、不辞辛劳的故事,激励着我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我们果断调整思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曾被“卡”住审批申请的普通群众身上,一户一户耐心走访,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疑点,同时,逐条逐项地核对资金往来记录,搜寻着蛛丝马迹。经过连日连夜的努力,关键证人的证词逐渐清晰,指向明确;异常的转账记录也最终浮出水面。我们成功锁定了该村干部的违纪事实,也为群众挽回了损失。那一刻,我深刻领悟到,对真相的执着追求,对群众切身利益的真心维护,就是对纪检监察使命的忠诚践行。

来源:综合各地来稿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