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不信,你看,这不是办出来了吗?”6月30日,泉州市丰泽区泉秀街法秀大厦的郑安平将刚办出来的全小区首张不动产权证,亮给将信将疑的邻居们看时,全小区42户业主们终于相信,期盼了18年的安置房不动产权证真真切切能办了。
今年以来,聚焦不动产“登记难”这一民生痛点,结合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泉州市纪委监委牵头,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等部门协同发力,主动担当、深入一线,全力推动解决这一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泉州中心市区11个交房超过5年的安置房项目已全部办理房地产权总证,4570户安置户得以正常办理分户,已依申请办理了1366套,提前2个月完成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圆了居民们的“办证梦”。
随着不动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得到破解,市民群众多年盼望成现实,开心地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顺利申领不动产权证书。(刘少杰 摄)
急难愁盼 安置户渴望权证红本
“等了18年,当它真正办出来时,我还有点不敢相信!”郑安平把“红本本”翻来覆去看了很多遍,拍了照片,发给亲友邻居,欢喜的样子“有点像当年儿子刚出生一样”。
郑安平回忆说:“2006年交房,2007年装修入住。”搬入新居后,看着居住环境的改善提升,他很满意。但唯独没想到,不动产权证却一直办不下来。
多年来,郑安平和小区业主们多次反映安置房产权证办理事宜,但因项目原始建设手续缺失,用地、规划、竣工手续不完善等问题,有关部门也是一筹莫展,有心无力。“住了快20年,房子没有产权证,落户、过户、孩子上学全受到影响……”业主们的一声叹息,包含着无数的心酸与无奈。
泉州市纪委监委驻市资规局纪检监察组干部现场督导丰泽区宝秀小区二期安置房办证进展等情况(张九强 摄)
在泉州中心市区,还有多个安置小区的业主也面临着共同的困扰:于2019年建成的高山安置小区,因规划核实缺失、竣工备案“卡壳”,1630户居民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于2003年建成的丰泽区坪山华园小区,因开发商欠缴土地出让金,不动产权证办理陷入“死结”……
为何安置房办证这么难?泉州市资规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期以来泉州中心市区安置房多头建设、多头管理,部分项目建设时间较为久远,存在原始建设手续缺失、项目建设主体缺失、用地手续不完善、未通过竣工验收备案、欠缴土地出让金等问题,成为安置房办证的“拦路虎”。
为破解这一问题,多年来,泉州市一直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先后出台《开展泉州“XIN”行动推进中心市区安置房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中心市区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等文件,为切实化解中心市区安置房办证等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政策依据,推动办理了数万套安置房产权证。
但仍有部分安置房存在的问题超出上述政策解决范围,成为安置房办证中难啃的“硬骨头”。
督促整改 抓住政策机遇攻坚“硬骨头”
转机终于出现。2021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快解决不动产登记若干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证缴分离”办理、采用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补办用地手续等政策,为包括安置房在内的全国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提供政策依据。
依据这一政策,泉州市资规局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研究,进一步明确办理程序,推动解决一部分安置房项目“办证难”问题,但仍有法秀大厦等11个超5年未办证的安置房项目未得到解决。
小小一本“证”,承载大民生。今年以来,泉州市纪委监委把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列入民生实事整治重点,牵头监督落实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任务。一场解决安置房产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攻坚行动展开了。
南安市纪委监委驻市自然资源局纪检监察组干部在不动产登记服务窗口了解服务态度、办理流程、廉洁办证等有关情况。(黄文彪 摄)
市纪委监委深入调研了解“办证难”问题背后是否存在责任和作风问题,紧盯整改过程中职责不清、落实不力、协调不畅等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靶向发力,制定整改方案,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成立工作专班,逐个项目分析研判堵点难点,明确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间表:市资规局全面梳理市本级安置房项目产权登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市住建局梳理各个安置项目工程验收、消防验收等各方面堵点,梳理竣工备案所需材料;市税务局根据完善后的证明材料推进项目登记和发票开具工作……
整改过程中,市纪委监委第三纪检监察室深化“室组联动”机制,运用“每周会商、半月研判、月度收账”方式,与市资规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及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区纪委等单位专题会商12次,挂图作战、研究对策,跟踪督促整改进展。
安居梦圆 沉甸甸责任换来暖融融幸福
市纪委监委牵头,各职能部门主动协作、加强联动,分类施策、担当作为。从立项、用地、规划、竣工备案、税收等各环节精准破解堵点难点——
用地手续不完善的,督促建设单位完善用地手续,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同步容缺预审包括规划、竣工备案等在内的所有必要文件,大大减少办证时间;
竣工备案手续不完善的,开展专题调度,资规、住建、国动办等相关职能部门梳理竣工备案手续所需材料,指导建设单位补办相关材料;
欠缴土地出让金的,依照自然资源部文件精神,采取“证缴分离”模式,在按司法程序追缴土地出让金的同时先行办理不动产登记;
安置房项目建设主体缺失的,区级项目由区政府指定主体、市级项目由现产权单位作为主体,负责做好相关项目竣工验收、档案归集及不动产首次登记申请等工作;
工程档案缺漏的,市城建档案馆提前介入指导档案整理,现场调度、梳理解决缺漏问题,以“各案特办、个案专办”原则专人对接指导档案移交工作;
人防工程建设不到位的,市、区两级国动办开通“绿色通道”,压缩审批周期,提前介入指导人防行政处罚工作,推动人防易地建设费核算缴交;
安置项目登记材料不齐的,市、区两级税务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主动对接、完善解决方案。区税务部门靠前服务,成立工作专班,探索“联动+创新、分类+容缺”的工作模式,辅导建设方完善项目登记材料。同时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在最短的时间内理清安置台账,解决开票缴税堵点,为办证工作按下“快进键”。
在各方合力下,一个个安置项目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迎刃而解。鲤城区高山安置小区、丰泽区坪山华园小区、宝秀二期小区……目前,11个超5年未办证的安置房项目均已办结首次登记,4570户安置户圆满的“安居梦”正在照进现实——安置小区里,工作人员上门辅导业主整理办证材料;不动产登记中心开通“绿色通道”,期盼多年的“红本本”不到20分钟即办出,群众喜不自禁、奔走相告;经办单位部门历时3个多月攻坚,提前2个月完成整改,把沉甸甸的责任变成群众暖融融的幸福,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在解决“当下改”的同时,市资规局等部门还立足“长久立”,及时总结整改经验,草拟形成《关于进一步化解泉州中心市区安置房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初稿,待正式出台并实施后,将为破解“有房无证”困局提供新路径,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解民忧、暖民心。
记者:黄耿煌
通讯员:黄延彬、尤姝婷、陈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