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泉州市纪委监委调研论文获全省、全市“双一等奖”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5-04-30 10:50

日前,2024年度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优秀调研论文评审结果公布,泉州市纪委监委报送的《在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中做实政治监督有力有效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获评一等奖。此前,该成果已获评2024年度全市党建工作重点课题优秀调研文稿一等奖。

近年来,泉州市纪委监委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纪委全会、省纪委全会精神,按照市纪委全会部署,持续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围绕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专项行动、政治监督“盯责任、盯作风、盯纪律”机制等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谋发展促改革、补短板抓提升,形成了一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的调研成果,为推动全市纪检监察工作“奋勇争先、再上台阶”提供有力理论支撑与决策参考。

以下为获奖调研论文(有所删减)

在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中做实政治监督

有力有效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泉州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推广的“晋江经验”发源地,民营经济是泉州最大特色、最大优势。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充分激发全社会投资创业活力。泉州市纪委监委坚持站在“两个维护”高度,以“晋江经验”引领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助推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泉州勇当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保驾护航。

一、“盯责任、盯作风、盯纪律”做实政治监督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泉州实践

(一)突出点面结合“盯责任”,压责纠偏保障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完善责任落实“双闭环”。围绕勇当民营经济强省战略主力军主体责任落实等重点,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双闭环”,推动各级领导干部担当责任、忠实履职。实施重点监督“打深井”。选定“监督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为市级重点项目,分地域分领域分层级分阶段精准选题,横向重点督办、纵向联动督导、集中联合督查,推动大抓落实、狠抓落实。贯通问责整改“全链条”。聚焦涉企政策落实、政务服务、要素保障、项目审批等环节梳理汇总问题清单,形成整改清单,通过严肃追责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推动改进提升。

(二)突出纠树并举“盯作风”,综合施策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从严查纠“四风”。融合运用全市宜商环境观察点,建立纪企双向交流“直通车”等机制,开展常态化、节点式明察暗访、专项检查、随机抽查,及时掌握、有效处置涉企服务“四风”问题。激励担当尽责。具体化规范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营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干事创业氛围。弘扬新风正气。细化实化促进政商关系亲清统一“八条措施”,开展“典型范例指导”宣传,选树“担当者”强化引领带动,运用反面案例深入释纪释法,帮助党员干部和企业家厘清交往边界。

(三)突出查改贯通“盯纪律”,标本兼治破除发展堵点障碍。关口前移促进遵规守纪。提升运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知督促”政治监督平台、“亲清家园”智慧监督服务平台等一批智慧监督平台,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手段前移防线。加强纪律教育,打造44个廉洁文化载体项目,引导廉洁共识。严肃执纪保持高压态势。加强对“一家两制”等腐败风险及关联性经济社会风险的动态监测,从严查处政商交往中的新型腐败、隐性腐败问题。以案促改筑牢纪法防线。以案件查办总结报告、案件剖析报告、忏悔录“三份材料”为抓手做足“后半篇文章”,督促深入整治工程招投标等易发多发的腐败问题。

二、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背景下政治监督工作需要关注和克服的偏差、落差、温差问题分析

在把握政治监督内涵选题方面,注意防止“两种偏差”。一方面,要避免“选题过大”“落点过小”,停留在盯业务、看进度。另一方面,不能开展成一般性的职能监管、业务督查,更不能不敢监督、不愿监督,影响政治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在推进政治监督向下延伸方面,注意防止“两种落差”。监督任务逐级加重,选题层层累加,越往基层项目越多。监督效果逐级减弱,基层干部开展政治监督的能力不平衡,虽然已通过片区协作等方式强化力量统筹,但有时仍显捉襟见肘。

在构建政治监督横向协同格局方面,注意防止“两种温差”。“两个责任”传递上,有的党委(党组)对主体责任认识不到位,部分职能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够有力,“1+X”监督机制发挥作用有限。监督压力传导上,“讳疾忌医”“不敢直面问题”的情况仍然一定程度存在。

三、深化“四个一批”专项行动,以有力有效政治监督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一)监督内容再聚焦,推进“四个一批”精准发力。坚持“由大到小”确定监督项目,及时跟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与省委、市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工作要求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形成政治监督重点项目。坚持“由浅及深”抓住突出问题,用好我市宜商环境观察点、党风廉政监督员、基层小微权力监督平台等载体和队伍,探索制度化、规范化盯责任、盯作风、盯纪律,及时发现问题、纠偏整改。

(二)监督方法再完善,增强“四个一批”综合实效。强化信息赋能,探索建设营商环境云监督平台,逐步完善推广“知督促”政治监督平台,打造智慧监督泉州模式。强化链条贯通,开展破坏营商环境的问题线索大起底,对“亲而不清”“清而不为”等行为早发现早纠正早处理,贯通运用审查调查“三份材料”,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效果。强化宣传引导,动态梳理掌握正面典型、反面案例和不易把握情形,推动深入研究、建章立制,帮助厘清政商交往边界。

(三)监督体系再健全,凝聚“四个一批”协同合力。完善“两个责任”贯通机制,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不断健全完善落实机制和工作台账,探索跨区域跨部门重大任务的协同监督机制,深化运用专题会商等工作制度。完善各类监督协同机制,健全“室组地+职能部门”联动监督机制,在助力清廉民企建设上强化部门协作,形成合力、相互借力、优势互补。完善内部工作统筹机制,优化片区协作监督,构建“委领导、室统筹、组联通、人共用、事协办”的工作格局。

(四)监督本领再提升,夯实“四个一批”基础保障。提升政治素养,既深入知悉掌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也全面分析把握本地区本部门政治生态,着力提高从政治上看、从政治上查的能力。提升业务水平,研究开发政治监督课程,通过专题培训、协同监督、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提升业务能力水平。提升严实作风,巩固拓展学习教育和教育整顿成果,既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养成,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运用“四种形态”,用好用足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制度,教育引导干部少犯错不犯错、敢担当善担当。

文字:黄淮、吴铭凡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