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纪委监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参观学习
来源:刺桐清风 发布时间:2022-09-30 08:22

“这里展示的文臣七条碑,是宋朝时期针对官吏提出的‘七条规定’,要求文臣‘清心、奉公、修德、责实、明察、劝课、革弊’,与我们现在的‘八项规定’有异曲同工之妙……”

9月28日上午,泉州市纪委监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集中观看“福建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馆”导览视频后,前往市中级人民法院“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参观学习。

在该展馆,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认真观看展板,仔细听取讲解,透过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生动的图像影音、精致的复原场景,深入了解馆内的“梯航万国、法护舶商”“信立丝路、契约时代”“重商佑民、体时适变”等8个单元,沉浸式感受宋元泉州法律制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树着皮,人着面,咱着输人毋输阵。抉胸肷,勘手印,输赢笑笑就着认。放心尺,公平秤,说到做到讲诚信……”一则关于诚信的闽南童谣勾勒出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诉求。在契约实物展柜前,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驻足停留,细细观看每一件展品,临着古香古色的墙砖,一行人品读保护贸易、惩治腐败的故事,穿过“小山丛竹”书院,在“写状抄书铺”“以牛赎罪”等场景中,感受着法律公平正义。

据悉,今年9月,经过推荐申报、实地考评、专家会审等环节,“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馆获评“福建省廉洁文化示范基地”,成为首批18个获此殊荣的基地之一。该展馆是全国首个以“海丝法律文化”为主题的展馆,对宋元中国的法律制度进行了系统整合,从法制角度解读宋元泉州经济繁盛背后的奥秘,即通过整顿吏治、革除积弊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设立市舶司作为专门管理机构,严格监管海洋贸易,制定较为完整的海外贸易管理和反腐败法律;强调任用清官廉吏,注重对官员进行廉政教育、清廉文化涵养……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经验和法律智慧。

“从苏轼主审的四个海贸违法案件,到真德秀的廉洁判词,深刻体会到古人严格公正执法,维护公平正义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干部,更应该在深学细照笃行中,恪守法治精神,坚守法治定力,严守法治底线,坚定不移地做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

“展馆从正反两方面列出宋元时期对海丝经济贸易起到促进和阻碍作用的官员。有的官员清正廉洁、务实为民、担当作为,万民崇敬,千古传诵;有的自私自利、贪得无厌、懒政怠政,千夫所指,遗臭万年。为官要清正廉洁、执政为民,把廉洁作为常修课,内化为意识、升华为信条。”

参观结束后,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收获满满。

“要自觉强化纪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着力提升法治素养,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的本领,依规依纪依法履行好纪检监察职责。”泉州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要注重挖掘、运用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基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探索,体现传统文化、海丝文化、廉洁文化交相辉映的时代价值,培树清风正气,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文:潘菁菁

图:杨源

【责任编辑:周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