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溪县芦田镇纪委监察组干部下沉一线,深入三洋、朝阳等村开展走访,了解惠民富民政策落实情况,倾听意见诉求、收集问题线索。
南安市乐峰镇纪委监察组干部向农户了解相关情况。(赵智聪 摄)
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如今已成为泉州市乡镇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常态。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以来,省纪委监委积极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持续推动监督下沉落地。泉州市纪委监委闻令而动,进一步整合监督力量、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督促乡镇纪检监察干部把主要时间、精力、工作安排放在基层一线,做实做深基层监督,致力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安溪县虎邱镇纪委监察组干部与群众交流,了解低保政策落地情况。(林伟彬 摄)
力量薄弱、能力不足、人情干扰,是困扰基层监督的一大难题。
泉州市积极探索实施“5533”工作机制,巩固深化乡镇纪检监察组织“五统一”规范化建设成果,坚持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进村入户“五个必”工作法,落实班子成员“三挂钩”方式,构建乡镇纪检监察专干+村支部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三元监督链条”,不断整合监督力量,攥紧监督拳头。
在强化村级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履职能力建设的同时,从全市“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干部、老党员、小组长、楼栋长、网格员中,挑选作风公道正派、熟悉社情民意、群众威望较高的人员,选配10395名村级廉情监督员,充实基层监督队伍。
永春县石鼓镇纪委监察组干部到凤美村了解闲置地流转建设情况。(陈跃虹 摄)
既要选优配齐力量,也要找到符合实际的抓手和“靶子”。泉州市纪委监委探索开展的“纪检监察进邻里”活动在纪检监察干部与老百姓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为提升下沉监督质效注入“新动能”。
泉州市鲤城区纪检监察干部走访居民群众,了解文物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杨威伟 摄)
怎么“进”?泉州市纪委监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先行在安溪县试点推行村务、财务微信群公开,并逐步在全市推广。
“我们着手开发‘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形成‘微信群+监督平台’的总体架构,进一步监督公开村务财务、督促办理群众诉求、纪检监察干部入户走访、收集分析社情民意等,以科技赋能监督,换取群众更多的信任与交流。”泉州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泉州市村级小微权力监督信息平台
“进”得去,还要能够“坐得下”“聊得开”。
一些县(市、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进”的渠道和路径。德化县立足“小县大城关”实际,依托城里的党群服务中心,每周安排乡镇专职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日定期接访、入户走访,变“在乡镇待访”为“定期进城主动接访”,方便进城群众就近反映、就地解决问题;泉州台商投资区打通“亲清家园”平台数据端口,对村级印章使用、集体“三资”管理、村建项目和农村建房审批等数据信息归类集中管理,推动村务监管“桌面化”;丰泽区打造“家风涵养型”“乡风和美型”“亲清家园型”等“三型”“共享社区”,以“廉文化”“家文化”为“桥”,让群众敞开心扉,把纪检监察干部当作近邻“贴心人”……
泉州市丰泽区丰泽社区开展“清风邻里一家亲 丰润泽益向未来”廉洁文化主题宣传活动。(林劲峰 摄)
身子沉下去,实情捞上来。数据显示,开展“纪检监察进邻里”活动以来,泉州市共收集并交办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3139个,推动解决问题2952个。
来源丨泉州市纪委监委
作者丨张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