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风 | 爷爷的字
来源:洛江区纪委监委 发布时间:2022-07-18 09:14

回想起儿时,总有时隐时现的墨香从记忆深处荡漾开来,闭上眼静心回味,所有关于爷爷的一幕幕,都在悠长的回望里渐渐苏醒过来——一位提着笔的老者,一个研着墨的孩童,一张古朴老旧的方桌,淡淡的阳光从树梢上倾泻而下,落在纸上,落在字上。熠熠闪光的不止是纸上的字,还有爷爷身上那动人的品格,透过血脉相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爷爷是一名老教师,认识的人总是称他“先生”。他的毛笔字写得遒劲飘逸、温和醇厚,就如同他的为人温润儒雅、质朴正直。爷爷写字的时候,我总会乖巧熟练地铺开毡、覆上纸、洗好笔、磨好墨,然后静静伫立在旁观赏。爷爷提笔运气、挥毫泼墨的时候总会告诉我写字的规则和做人的道理,年幼的我还懵懂不知事,只觉爷爷写的字力透纸背,于静默中传递着某种力量。在他手把手教我的时候,我才恍悟,这一撇一捺,就如同我们的一言一行,字要写得端正,人要行得端正。

爷爷的字

爷爷敦睦邻里,讲求公德。记得那时,每日来家里的访客络绎不绝,有的慕名前来一睹风采,有的请他主持公道,他总是大方地将自己的书法作品相赠与人,也能当起公道正派的“调解员”……令大家信服的是他的字,他的学识,还有他的品行。那个年代读书识字的人甚少,常有乡邻拿着从海外、各省市寄来的家书来找爷爷念信、回信,爷爷总是很用心地帮乡亲们传递信件、传递绵绵牵挂。他既是村里的“家书传情站”,也是“春联特供户”。每逢过年,爷爷总要从早忙到晚。那时的我最喜欢踩着脚踏车在村里转上一圈又一圈,看着门上那些熟悉的字,心中总会升起浓烈的崇敬之感。

爷爷居家勤俭,知足常乐。家里的物品大都是些“老古董”,老旧的电器,老旧的家具,衣服穿了又穿就那么几件,连他最心爱的毛笔也是坏了就修,不舍丢弃。有一回,我在院子里洗毛笔的时候,一时好玩,便玩起了水来,爷爷赶忙制止了我,告诉我水的珍贵,可不敢这般浪费,他那着急的模样至今还历历在目。

让我印象深刻的除了爷爷着急的模样,还有他因为一颗小小的糖像孩子般开心的模样。那时候,物资匮乏,一颗糖都要被奶奶层层包裹起来藏在“宝盒”里,爷爷累了的时候,奶奶就会把糖拿出来,细细剥去糖果的包装后给爷爷,爷爷再把糖分成两块,大块的给奶奶,小块的给自己,尝到丝丝甜味的两位老人便很有默契地相视而笑。小小的糖,让生活的苦都变成了甜;小小的糖,让我懂得,丰盈的精神、乐观的心态是对生活最好的诠释。

爷爷谨行慎言,遵守正道。在爷爷的身上,我能看到一种舒缓而安静的气质,听他讲话是一种享受,他不急于发言论述,总是先斟酌一番,用最妥切的话语来回应。每个傍晚,我们一家人总会围坐在他身旁,听他读报,我们从他读的报纸里看到了世界,也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是他,用最温暖的话语、最严谨的举止,教我们修身明德,教我们要走正道。

骆玲和孩子一起认真学习书法

字书无言,润物无声。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子孙亦能崇德尚勤、宽厚谦让,家族中有多人追随他的脚印,走上了教师岗位,泉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教育世家”牌匾悬挂高堂,那就是最好的见证,抬头仰望的时候,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爷爷已去世多年,每每想起他,总有无尽的思念涌上心头。怀念他,还有怀念那些印刻在时光里的字。爷爷把温和醇厚、磊落洒脱的人格品性融入到了他的字里,潜移默化中教会了我们修身处世,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这就是他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精神财富。

和爷爷相处的时光已然远去,在爷爷身旁研墨的那个孩童,如今也已为人母,我能自信于自己写的字,也对我的孩子写的字深感欣慰,横平竖直,那般端正。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