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时评 | 清廉是福 贪欲是祸
来源:泉州市纪委监委 泉州晚报“清风时评”专栏 发布时间:2022-03-10 09:22

“年轻干部必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看清一些事情该不该做、能不能干,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对年轻干部寄予厚望,其教诲语重心长、如雷贯耳,警策我们守住清廉底线、走好人生之路。

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人劝唐代开元名相张嘉贞买田地住宅,他说,我居宰相高位,担忧什么饥寒?如果犯了法,即使有田地住宅,也没什么用。时下,对于我们来说,只要花费正常,一个人乃至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也所费不多,何苦生出那么多的欲望?不出事,整日忧心忡忡;一旦东窗事发,身陷囹圄,悔不当初。人之基本需求满足之后,财富并非多多益善,还可能成为惹是生灾的导火索。一念贪心起,万丈地狱开。古今贪官皆因贪欲无度、毫不收敛,不仅自己堕入腐败深渊,还把家人都拽入其中,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不沉痛。

一切腐化、变质莫不是首先由心性堕落、欲望泛滥开始的。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重要的是守住内心。人之所以为百灵之长,正是因为人类的文明开化,能够控制和约束负面欲望,通过不断地砥砺和淬炼心性,来完善自我、回报社会。古今中外,有太多的因为心性被欲望所惑而身败名裂的教训,但我们也有更多的因为严于律己、抵御诱惑而名垂青史的经验。守住内心,最根本的就是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己,用党性原则要求自己,用先进模范人物激励自己,从而做到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去掉“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来保证外无妄动。

一切腐败的滋生、蔓延,莫不是从小事小节开始的。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就要时时防微杜渐。古人有“堤溃蚁孔,气泄针芒”“不虑于微,始成大患”的告诫,坊间有“小洞不补,大洞叫苦”“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的俚语,都说明“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的道理。如果小事不注意影响,小处不讲德行,贪图蝇头小利,积小成大、聚少成多,最终难免由量变到质变、由小恶到大恶,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作为年轻干部,既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丰富养料,又要从身边正反典型中汲取经验教训,学会用“放大镜”“显微镜”看问题,注重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我。

一切现实的挑战、考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堵住思想上的“病变”,要从认识自我做起。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是每次较量的开始。北宋名臣范仲淹每晚睡觉前进行“自计”,算一算一天所做的事情与自己的俸禄是否相称;明朝尚书杨鼎以“十思”为座右铭,常常检视自己的德行。“君子检身,常若有过”,古人修身的方法,今天仍然适用管用。谢觉哉经常“跟自己打官司”,省察一言一行;陈毅“中夜常自省”,以便“改正再前行”……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挑战和考验无时不在,认识自我、检点自我、约束自我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年轻干部要有自我革命的强烈意识,坚持“三省吾身”,持续进德修身,才能成就人生、抵达高境,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清廉是福、贪欲是祸,是历史警示,更是现实提醒。时下,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面临的诱惑多多,各种“围猎”不择手段。对此,年轻干部头脑要十分清醒、态度要十分坚决,自觉涵养知行合一的品质,既要在“知”上觉悟,更要在“行”上用力,守住拒腐防变防线,让正气充盈胸间,把邪气扫地出门。

文:向贤彪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