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师柴烈士
人物简介
林师柴(1906—1935年),安溪县龙门镇人。1925年秋考入集美师范学校,1929年毕业。先后任教于南安高山小学和安溪长坑崇德学校,并从事革命活动。1934年,任龙门小学校长,团结校内外进步师生,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11月,在厦门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命回龙门发展党组织,开辟安(溪)南(安)同(安)游击区,任安南同临时特别委员会宣传委员及龙门党支部书记,发动龙门地区群众办夜校,建农会、妇女会、赤卫队、互济会、儿童团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春,任中共安南同特支书记,发动群众开展“五抗”,并在红二支队帮助下,建立群众武装,开展武装斗争。之后林师柴遭到抓捕,于10月5日在龙门圩英勇就义。
□记者 谢伟端 通讯员 陈喜娟/文 安溪县委史志室/供图
龙门小学旧址
李纯青悼林师柴诗
林师柴从小性格豪迈刚毅,富有正义感,乐于助人。1925年,他进入集美师范学校就读。1929年,林师柴从集美师范学校毕业,到南安高山小学任教。在山村数年,他对社会种种不公正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1934年春,林师柴与同班同学中共党员李纯青应安溪崇德中学聘请,前往长坑崇德学校任教。后由于民军内部发生混战,学校停课。李纯青返回厦门,林师柴也回到老家。
同年秋,林师柴就任龙门小学校长,他团结教师,培养一批高年级学生在龙门开办夜校,教农民识字、唱歌,启发农民要组织起来,依靠自己解救自己,各种活动搞得很有生气。同年11月,林师柴到厦门找李纯青,报告在龙门的活动情况和今后打算,李纯青及时向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汇报,并介绍林师柴参加革命的一些具体情况。中心市委认为林师柴政治上可靠,工作上有成就,具备入党条件。因此,经中心市委书记和李纯青介绍,吸收林师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中心市委主要领导人在鼓浪屿开会,特邀李纯青和林师柴参加,讨论龙门游击区的发展路线,会后,指示安溪中心县委派干部帮助林师柴开展工作。
1935年1月,中共龙门支部成立,林师柴任书记。厦门中心市委和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先后派干部到安溪龙门开展工作,建立中共安同南边区临时特别委员会,彭德清任书记,林师柴为宣委,下辖龙门、梧峰等支部。3月,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南安诗山召开紧急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把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开辟安南同边区工作,扩大游击区域,并将中共龙门支部改为中共安南同特支,由林师柴任书记,并派刘由等协助领导工作。在红二支队第三大队大队长刘由帮助下,组建游击队,编为中国抗日义勇军西南军区闽南第二支队第五大队。同时积极发展党员,壮大农会、妇女会、互济会等群众组织,安南同边区工作蓬勃展开。同年夏,安溪中心县委又派红二支队政委彭德清率领一个分队加强边区游击队。林师柴在彭德清领导下,开展夏季抗租斗争,打击豪绅恶霸,收缴豪绅武器,引起地主豪绅的恐慌,反动当局大为震动。
9月间,原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人易培祥、张剑峰、郭港等相继叛变投敌,组织“铲共义勇队”,四处抓捕革命者。之后,在这些叛徒破坏下,敌人抓捕、杀害了中心县委宣传部长林多奉和安南同特支书记林师柴等大批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
1988年11月,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李纯青赋诗缅怀林师柴:“死生本是寻常事,未识奸谋恨无穷。欣看红旗出大地,莫忘鲜血祭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