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钧:舍身革命宁死不屈 抗战英雄千古流芳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1-09-14 10:24
张百钧(1922-1941年),192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晋江东石。1935年,13岁的他由二叔父张时锭带往菲律宾。1938年,在三叔父张匡时的启发下,张百钧立志抗日救国,为国效劳,同年加入菲律宾华侨店员抗日救亡协会。1939年5月,他报名参加“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回到祖国的东南前线慰问,随后加入新四军并随军北上抗日。他先在新四军教导队“临时训练队”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张百钧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张百钧

人物简介

张百钧(1922-1941年),192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晋江东石。1935年,13岁的他由二叔父张时锭带往菲律宾。1938年,在三叔父张匡时的启发下,张百钧立志抗日救国,为国效劳,同年加入菲律宾华侨店员抗日救亡协会。1939年5月,他报名参加“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回到祖国的东南前线慰问,随后加入新四军并随军北上抗日。他先在新四军教导队“临时训练队”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张百钧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年仅19岁。

□记者 陈森森 通讯员 洪逢春/文 晋江市委史志室/供图

张氏老宅

在福建晋江东石镇下庄村,张氏“一门三忠烈”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张百钧和张温淳、张清水三位堂兄弟先后为了革命理想不幸牺牲。

1922年2月,张百钧出生于晋江东石镇。他幼年丧母,虽然平日沉默寡言,性格较为内向,但却是一个忠厚老实、待人真诚的好孩子。

1935年,13岁的他由二叔父张时锭先生买了一张护照南渡菲律宾谋生,白天当学徒、夜间进夜校读书,生活十分艰苦。当时,菲律宾正遭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广大爱国华侨身受双重侵略压迫之苦。张百钧于1938年参加华侨店员抗日救亡协会,在三叔父张匡时悉心教育、兄长张清水的全力帮助下,开始接受进步思想,不但懂得抗日爱国和反封建的道理,而且逐渐认识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真理。对菲律宾人民的处境和命运,他感同身受,对日寇的践踏,他同仇敌忾。通过革命思想的熏陶和革命实践的锻炼,他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和革命斗争能力。少年的他担负起许多繁重的会务工作。

1939年5月,年仅17岁的他毅然报名参加“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回国慰劳团”,沿途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张百钧身体虽瘦却结实,沿途搬运慰劳品、铜乐器具,都走在前头,组织有什么任务,他都抢着干。张百钧亲眼看到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如火如荼,深受教育和鼓舞。慰劳任务完成后,他便留在国内,到新四军的军部教导队“临时训练队”学习。

1939年冬,张百钧在新四军中经由林庆元、王西雄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接着转入教导队学习培训三个月,结业后被分配在新兵团当副排长,后又任新四军文工团第二连连长。张百钧同志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肯干,经常带病工作,他对党无限忠诚,对同志十分热情,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经常得到上级的表扬和同志们的爱戴。

1941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张百钧因长期随军奔波劳累胃病发作,不幸被捕,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于江西上饶集中营的铅山石底监狱。在上饶集中营里,张百钧对革命事业,始终坚贞不渝,尽管受尽敌人的百般残酷折磨,仍顽强坚持狱中斗争。最后敌人计穷技绝,恼羞成怒,于上饶集中营将张百钧秘密杀害。

【责任编辑:赖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