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蔡襄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1-06-04 15:51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泉州府(兴化军)仙游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茶学家。蔡襄为官三十六个春秋,公正清廉、不徇私情,被誉为“庆历名臣”。

蔡襄长期担任监察御史,在行使职责时从不畏首畏尾。针对如何让谏官发挥作用的问题,蔡襄在为皇帝作制书时,提出“台谏合一”,即在御史台设置言谏御史,让御史兼言谏之职,并将谏诤范围扩大到百官。蔡襄力倡革新,完善谏诤,成就了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大改革。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针对时弊上《百官图》,指责当朝宰相,却遭设计被贬。而监察官高若讷不履行职责,颠倒是非,让蔡襄义愤填膺。庆历三年(1043年),蔡襄上疏《乞罢吕夷简商量军国事》,列出宰相七大罪状,身为谏官,无畏强权,敢于正面揭发,逼得宰相不得不放弃实权。

嘉祐三年(1058年),蔡襄再知泉州,大力整肃吏治,不顾情面惩治贪官污吏。晋江知县章拱之仗着自己是宰相章得象的侄儿,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百姓议论纷纷。蔡襄毫不畏惧,将章知县“按以赃罪,坐废终身”,百姓拍手称快,泉州政风大为好转。

为了免去百姓渡江危险,蔡襄将因技术难题和资金不足而停工的万安桥复工摆上议事日程。一方面他深入现场调研,集思广益,运用“种蛎固基法”,解决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在其母亲支持下,把家中仅有的地田“捐出一百六十石助役”为建桥筹措经费。在蔡襄率众努力下,1059年我国第一座跨海巨型石梁桥——万安桥(今洛阳桥)讫工。

蔡襄深知万安桥(今洛阳桥)建成不易,亲自撰写《万安渡石桥记》,刻碑立于洛阳桥南桥头。在有限的碑面上,蔡襄撰文时忽略自已的功绩,赞颂主事者,注重账目公开。《万安渡石桥记》的文章、书法、刻工被誉为“三绝”,展示了蔡襄的家国情怀、廉洁精神和为民意识。

蔡襄对父母的奉养数十年如一日,孜孜拳拳,欢颜礼敬,不敢怠慢。其母八十七岁高龄时,多病缠身。蔡襄常在母亲身边侍奉汤药。蔡襄推崇忠孝,身体力行,著有家训《论忠孝》,终成蔡氏家风,代代相传。

“廉公方正曰忠,遗爱在民曰惠”。蔡襄的谥号“忠惠”二字,概括了他“上忠君,下爱民”的为官为人之道。他的一生正如洛阳桥一般,以一身正气,平万里波涛。(泉州市洛江区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