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党员英烈谱】尤大斧:革命精神永驻 英雄浩气长存
来源:泉州晚报 发布时间:2021-03-22 16:13

尤大斧

人物简介

尤大斧(1911年—1935年),曾化名吴雄,晋江内坑砌坑村人,1911年11月生,少年时只上过一年多私塾,13岁时因父亲去世,母亲患病而辍学务农。1930年冬,砌坑村成立农民协会,尤大斧当选为主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10月,在带领游击队打击反革命势力时,由于叛徒告密,尤大斧不幸牺牲,年仅24岁。

砌坑村位于晋江市内坑镇西南,上世纪30年代初,澎湃的革命浪潮涌进这个偏远的山村,砌坑村成为共产党人领导和发动农民运动的阵地。而今,记录着尤大斧英勇革命事迹的晋江砌坑革命史陈列室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激励一代又一代后人。

晋江砌坑革命史陈列室

尤大斧,1911年11月出生在晋江内坑砌坑村,幼时曾入读私塾,后因父亲离世、母亲患病,家中缺乏劳动力,便辍学务农,年仅13岁便要支撑全家的生活。因备受贫穷和孤苦的双重考验,尤大斧养成沉默寡言的性格和勇于担当困难工作的革命气魄。1930年至1931年间,党的地下工作者粘文华、彭德清、李肇云等同志先后在砌坑村一带,以教员为名,开办夜校,吸收贫苦农民入学,传播共产主义真理,发展党的组织。尤大斧参加了夜校学习,接受党的教育,不久,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冬,中共砌坑支部成立,尤大斧担任支部书记。

入党后的尤大斧,积极宣传革命真理,秘密联系贫苦农民,发展党的基本群众。湖内后坑村的青年农民张笑甑,受到恶霸压迫,挨骂不敢还口,挨打不敢还手,被迫迁到砌坑村亲戚家居住。尤大斧得悉后,愤愤不平,多次到张笑甑家访问,表示同情,并准备带领群众去同恶霸进行斗争,但被张母劝阻。在尤大斧耐心帮助和引导下,张笑甑终于提高了阶级觉悟,参加了革命斗争,并成长为一名勇敢的革命武装队员。

1933年,砌坑村在地下党支部书记尤大斧等同志的领导下,贯彻中共晋南县委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武装、开展公开斗争的决议,在村里组织起晋江市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赤卫队,扩大农会和儿童团;随后尤大斧等同志又组织宣传队,贴标语,散发传单,将群众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砌坑村成为晋江人民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据点。由于革命群众运动蓬勃发展,外地很多革命同志来砌坑指导或联系工作。这些同志的膳食等费用,大部分由尤大斧和当地革命群众负担。他们变卖土地、母猪等,充作革命经费。

1934年,尤大斧带领游击队袭击了南安官桥一片瓦寺,处决了相互勾结的官僚、土匪,烧毁了白垵桥、跷脚桥、沉桥和其他一些小桥,破坏了敌人的交通运输线。1935年3月,尤大斧担任晋南游击大队大队长,配合红二支队在南安榕桥梧坝村进行活动,镇压贩卖鸦片的恶霸李奕、李金父子,令这一带的土豪劣绅闻风丧胆。1935年8月,岭兜十三乡的反动势力纠集一帮地痞流氓,分兵数路突然包围岭兜,企图袭击晋南游击大队。尤大斧洞察敌情后,当机立断将队伍迅速转移,敌人的阴谋未能得逞。10月3日晚,敌人又调集200余名兵士分三路包围游击队驻地后垵村,由于敌众我寡,牺牲惨重,尤大斧同志带领队员五人撤至榕桥的五坝村橄榄洞内隐蔽,伺机再图恢复。10月6日上午11时左右,由于叛徒告密,尤大斧被杀害于橄榄洞,终年24岁。

怀斧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尤大斧的功绩,当地的崇实小学更名为怀斧小学,以此激励青少年,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为建设新中国努力奋斗。砌坑村的老年会会长尤耀辉介绍:“砌坑村2000年建立了晋江砌坑革命史陈列室,之后村委会将陈列室迁至怀斧小学旁边,常组织学生参观、游览,进行相关爱国教育活动,教导孩子们铭记历史,继续传承这份革命精神。”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