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竹:青春无悔报祖国 家乡村名传英名
来源:泉州网 发布时间:2021-03-04 09:47
郑成竹(1922-1948年),南安市官桥镇成竹村人。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1947年南安师范“五·二七”学潮。1948年8月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E区(官桥)区委宣传委员,1948年10月,在开会议时被敌人包围,身中数十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人物简介 

郑成竹(1922-1948年),南安市官桥镇成竹村人。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1947年南安师范“五·二七”学潮。1948年8月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E区(官桥)区委宣传委员,1948年10月,在开会议时被敌人包围,身中数十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记者 黄宝阳 通讯员 潘新法 郑亚鸿/文 郑亚鸿/供图(除署名外)

郑成竹烈士陵园(黄宝阳 摄)

当年E区区委书记、与郑成竹一起被敌包围后脱险的傅维蔡(前排中)到访成竹革命史迹纪念馆。

南安市官桥镇成竹村,得名源于一位烈士,是南安市目前唯一以烈士名字命名的行政村。这位烈士,便是郑成竹。

郑成竹周岁时,父亲被土匪杀害,寡母含辛茹苦将其抚养成人。1939年春,郑成竹考入内迁岭兜的养正中学。养正中学是闽南地区较早开展地下革命斗争的隐蔽点之一,1939年10月便成立了中共养正中学学生党支部。在校期间,郑成竹接受了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在地下党员的影响和帮助下,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抗敌后援会”和“青年战地服务团”等活动。

1940年6月,经同学、中共党员许东汉介绍,郑成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郑成竹中学毕业后,因家境困难,无法继续升学,到南安五峰中心小学任教。其间,他因参与组织抗日活动,被学校当局认为是“危险分子”,借故辞退。

即便只能回乡种田,信仰坚定的郑成竹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仰,他坚持进行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参加抗日,还成立了岩前村地下党小组,并逐步把活动范围发展到仙枝、芸溪和东头、下辽等村,为家乡奠定了坚实的革命基础。

1945年春,郑成竹考入德化师范,其间虽然和党组织失去联系,他仍在同学中积极进行革命活动。郑成竹南安师范学校的同学和革命战友郑汲水曾回忆说,1946年1月,德化师范迁至南安诗山,改名为南安师范。迁移诗山后,积极活跃的郑成竹被选为学生会主席,他带领同学利用课余时间传阅进步书刊,引导同学看清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培养了一批拥护共产党主张的积极分子,其中一大部分后来都参加了革命工作。

1947年5月,在全国各地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南师学生对校长戴世龙长期专横克扣截留贪污学生伙食费投放高利贷、无理开除学生等不满,郑成竹因势利导,在同乡、同学郑汲水等的协助下,团结领导各班学生代表组织抗议活动,举行罢课及示威游行,引爆南安师范“五·二七”学潮。“五·二七”学潮是闽南地区影响较大的一次学潮,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学生运动,但郑成竹等人因此被学校开除,反动当局还对他进行通缉。在党组织安排下,他转入农村,相继在南安罗东、官桥,晋江磁灶等地组织农民开展抗丁抗捐抗税斗争,发展革命力量。

1948年8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决定成立E区(以官桥、岭兜为重点的南安中部及晋南边界一带)区委及武工队,郑成竹任区委宣传委员,负责泗溪、溪柄、东头、黄山、九溪等村的工作,打通南(安)同(安)交通联络路线。

在中共E区区委领导下,官桥一带革命的蓬勃发展,令反动派惶恐不安,猖狂反扑。1948年10月25日晚,郑成竹与区委几位负责同志在仙枝村李文樟家里开会时,被特务探悉告密,被敌人包围。他们与敌人战斗了一夜,第二天拂晓分头突围。郑成竹突围时脚受伤,被沿着血迹而来的敌人包围,战斗中他身中数十弹,壮烈牺牲,年仅26岁。

郑成竹牺牲后,亲人们从他的上衣口袋里找出一张鲜血染红的纸条,上面写着:“我最大的遗憾是,一生只有一次青春报效我亲爱的祖国!永别了,亲爱的同志们,胜利永远是属于我们的!”他用生命践行了入党时记在日记里的誓言:“我的心剧烈地跳动着,但也时刻准备着为党停止跳动!”

为了纪念郑成竹,1949年5月,中共晋南同县工委把烈士的家乡命名为“成竹乡”。七十余载过去了,郑成竹为之战斗过的土地和人们没有忘记他,郑成竹烈士陵园、郑成竹纪念碑、成竹革命史迹纪念馆等先后为他而建,他的故事和精神,仍在这片土地代代传颂。

【责任编辑:赖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