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脱贫攻坚今胜昔”之泉州篇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12-08 09:46

昔日羊肠小道,如今修建成盘山的康庄大道;昔日破旧土坯房,如今翻盖成青瓦白墙的“新厝”;昔日远近闻名的穷村,如今蜕变成风景宜人的生态文明村……这些年,从政策扶贫到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许多贫困村不仅“留住”了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许多贫困群众稳步摆脱贫困,走向美好幸福的生活。

福建省纪委监委网站将陆续推出“脱贫攻坚今胜昔”系列镜头,通过新旧照片对比,记录脱贫过程,见证攻坚故事,反映时代变迁——



上图为2002年的安溪县城,下图为如今的安溪县城。

安溪县曾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地域面积最大的贫困县,通过实施“扶志扶贫”的脱贫模式,用三十年时间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华丽转身。



上图为开发前的向阳乡坑头村古厝,下图为开发后的向阳乡坑头村“田边厝”。

南安市向阳乡坑头村过去经济发展滞后,大量村民外出务工,许多传统老院凋敝损毁。近年来,该村积极盘活闲置古厝民居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整体发展,促进村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上图为过去破旧的潘祠村,下图为如今焕然一新的潘祠村。

近年来,德化县雷峰镇潘祠村主动融入县域旅游发展战略,挖掘“奏响国歌第一人”罗浪故乡的红色文化,逐步建成有内涵、有山、有水、有乡愁的美丽乡村,被省、市、县评为乡村建设示范点。



上图为旧时厝仔村群众居住的石头旧厝,下图为富裕起来后村民兴建的新居。

石狮市厝仔村昔日缺水缺粮,村民挤住在石头旧厝艰辛度日。这些年,该村用活用足政策,利用侨乡优势,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实施“以工补农”,使村级经济突飞猛进,富裕起来的村民盖起了一幢幢别墅。



上图为90年代初传统落后的穷渔村,下图为如今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村庄。

近年来,位于惠安县崇武古城的潮乐村坚持走生态兴村之路,创新发展村集体经济,集资兴建村民自住小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实现从传统落后的穷渔村到拥有“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诸多荣誉的蜕变。



上图为洪四村曾经的进村小道,下图为如今焕然一新的村口公路。

洛江区罗溪镇洪四村过去进出村只有一条小道,交通闭塞导致村子经济落后。近些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措施的扶持下,村口道路扩建成双行道,道路通、发展好、村庄美,村民生活更加红火。



上图为曾经破落的吾江村,下图为如今屋舍俨然的美丽乡村。

永春县石鼓镇吾江村曾是市级扶贫开发的重点帮扶村,近年来通过开展溪流整治,以及发展麻竹笋产业链等产业扶贫项目,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荣获省级特色旅游村、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多张“名片”。(泉州市纪委监委)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