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坚决抵制日军入侵。
虽然远隔千里,战火里的故乡却依旧是海外侨胞心头不变的牵挂。在通信不发达的年代,“侨批”就成了侨胞转告战况、联系家人的唯一渠道。
“侨批”是海外侨胞寄给国内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又称“银信”。侨批见证了海外华侨华人移民创业的历史,也记录着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记忆遗产”。
泉州市档案馆收藏的部分侨批
泉州作为全国著名侨乡,是福建侨批的主要集中地,这里就珍藏着这样一批珍贵的侨批档案,其中一些抗日战争时期由华侨寄给家乡的信笺中,反映了当时华侨热爱祖国、抗日救国的民族精神,以及对抗日英雄真挚的崇敬情感等。
党员干部、群众参观由泉州市纪委监委联合市档案局举办的主题侨批档案文化展
图文并茂 宣传积极抗日
“抗日”笺
一些由侨胞寄给家乡的信封、信笺上面印着宣传抗日的内容,有文字也有图案,称为“抗日笺”。
抗日笺(晋江市档案馆馆藏)
信笺系由上海印刷,内印制方形框,竖排格式间直条纹,版首印有“抗日笺”三个字。
左侧上方印有一幅有线条外框的漫画,画中两只貌似雄狮的高大猛兽,横眉冷对,威武地站立在木栏栅内守望,一只背上印有日本国旗图案的矮小哈巴狗,趴在栏栅外窥探。左下方印有文字“早回狗窝,何所逃命”,其讽刺日本侵略者的寓意十分深刻。
信笺右边印有“同胞速起,抗日救国”一行文字,具有鼓动同胞积极抗日的作用。
“救国英雄”笺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及其军长蔡廷锴将军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颂,得到了海外侨胞积极的声援和支持。
救国英雄笺(泉州市档案馆馆藏)
1936年12月11日,侨胞许书漂写给叔叔经悦的信笺,是信局监制的同类信笺,笺纸上方印着蔡廷锴将军头像,旁边还绣镌有“救国英雄”的字样,下面则是“蔡廷锴军长近像”字样。
可见当时利用信笺图文内容宣传抗日救国,崇拜抗日英雄的行为在海内外民众中十分广泛。特别是蔡廷锴将军坚决抗日的精神,深得海外华侨的赞赏及崇敬。
“还我河山”笺
在一户菲律宾寄往南安的侨批中,有几张信纸使用的是菲律宾怡朗友联汇兑信局印赠的信笺,在信笺上印有“还我河山”和“岳飞”字及岳飞印章。
民国廿八年(1939年)四月十九日,菲律宾怡朗玄西寄南安 母(晋江市档案馆馆藏)
民国卅一年(1942年)十月廿二日,永春 蔡皆水致双亲(晋江市档案馆馆藏)
抗战期间,有识的爱国志士立即想到应从历史伟人岳飞身上汲取力量。“还我河山”四字便是从相传为岳飞手书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碑拓中取字组合而成。
岳飞用他的一生履行着“精忠报国”的使命,他的碧血为“还我河山”而流,他的精神照耀着华夏大地,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捐躯赴国难。
满纸真情 展现家国情怀
除了信笺印制上的宣传推动,广大侨胞在信中发自内心的言语,更让人感受到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不惜任何牺牲 坚决抗战到底”
1937年9月2日,卢沟桥事变后,旅居菲律宾侨胞林助成寄给安溪县老家母亲的侨批,谈的更多的是国事。信中,他密切关注卢沟桥事变后的事态发展。
(泉州市档案馆馆藏)
他认为中日之间的大战已是在所难免了,现在为了民族的存亡和保全国土的完整,全国上下应团结一致,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与日本抗战到底。
(泉州市档案馆馆藏)
从这封侨批可以看出,在海外侨胞心中,祖国遭受侵略和国土沦陷已经成为国耻家恨,他们已下定决心抗战到底。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乃当然职责”
1939年4月3日,旅居菲律宾侨胞康起图寄给泉州府同安灌口下霞美妻子王申妃一封侨批,信中提及,当地海关异常繁杂、处处刁难,说明华侨旅居海外亦是艰难,但当知道政府募捐抗战经费时,仍宽慰妻子“多出一点亦无问题,可免介意”。
(泉州市档案馆馆藏)
他表示“因现在当在抗战中,凡是中国国民份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此乃当然职责”,并嘱咐妻子能为抗战捐款实在是件乐事,鼓励妻子应支持抗战。
(泉州市档案馆馆藏)
短短几行字将这位普通华侨的深明大义和赤诚爱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动和钦佩。
短短侨批,满满的都是远在异国的侨胞对祖国、对家乡、对家人的惦念和支持。
短短侨批,见证了在这场神圣的反抗外敌侵略战争中,广大海外侨胞也奋不顾身地加入抗战队伍,为祖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谱写了一个个保家卫国、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来源:泉州市档案馆 晋江市档案馆
供稿:泉州市纪委监委
编辑:陈静雯 尤姝婷
审核: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