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妆糕人”:双手捏出的非遗
来源:福建日报 发布时间:2020-06-28 09:27

  彩色的面团经过一双巧手揉、捏、搓,幻化成一尊齐天大圣,栩栩如生。

  5月28日,在泉州市洛江区文化馆非遗展厅里,63岁的“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明铁示范着他的绝活——妆糕人。

“妆糕人”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 (陈明理 摄)

  泉州“妆糕人”源于古代中原的“捏面人”,是以粮食为主要创作原料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制品,常见于节庆场面,为礼俗增添欢乐气氛。此类手艺在中国流传甚广,因各地物产不同,制作原料有小麦、大米等之分。在泉州、台湾等地,“妆糕人”又叫“米稞雕”“糯米尬仔”等。

五根竹签为骨架,张明铁手把手教授小朋友制作技巧

  “糕人村”独苗走出了国门

  洛江区双阳街道张厝村,早年家家户户都做妆糕人,是名副其实的“糕人村”。每逢传统节庆,张厝人奔走于泉州城乡,售卖妆糕人。

  张明铁的祖辈也以此为生,其父张丽水亦是“泉州妆糕人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岁起,张明铁便跟着父亲走街串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妆糕人的吸引力早已大不如前。因为收入微薄,张厝人大多放弃了祖传手艺另谋出路,只有张明铁始终坚守着这个老行当。

  在闽南古厝里,张明铁现场展示妆糕人的制作艺术,吸引了孩子们的观看,深受他们喜爱(黄秋莹 摄)

  2004年,泉州市着手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妆糕人等民间民俗艺术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逐渐复苏。近年来,这项技艺先后被列入区级、市级和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作为项目传承人,张明铁多次赴菲律宾、印尼等国及欧洲等地进行文化交流。“在国外,我制作的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妆糕人形象,比如十二生肖,让外国小朋友也很感兴趣,这让我很自豪。以前父亲说过要让泉州妆糕人‘走出国门’,我做到了!”

张明铁在保加利亚为群众展示妆糕人制作艺术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为了让妆糕人能够更好地传承并发扬光大,擅长关公、孙悟空、何仙姑、姜太公等古装人物的张明铁,也在不断学习制作新的妆糕人形象。

  匠心打造,让手艺传下去

  “南音、拍胸舞、惠安女等泉州本土传统文化元素的形象,是近来创作的重点。”他说,“推陈出新,才能赢得市场。”

  作为非遗传承人,张明铁坦言,他觉得自己也肩负了一份责任。除了把手艺教给儿子、儿媳,他还办了妆糕人兴趣培训班。

陈三和五娘 (田米 摄)

色彩鲜艳的“关公”(陈培源 摄)

  位于洛江区的“妆糕人”传习所,是泉州市首批非遗传习所,也是张明铁传艺的重要基地,不断有爱好者光顾。自2015年起,张明铁每年还会获邀到泉州各地一些中小学、幼儿园为孩子们上妆糕人制作课,为制作技艺的传承播下“希望的种子”。

张明铁(中)在“妆糕人”传习所授课 (洛江区文体旅游局供图)

  “除了小猪佩奇、海绵宝宝、皮卡丘等流行元素,孩子们常常捏出我也没见过的新奇造型。他们的创新能力,为这一传统手艺增添了活力和希望。”张明铁感慨地说,手艺传承需要时间,更需要靠年轻一代。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