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华雄、徐淑英夫妇:“全国劳模”夫妻档 稻花香里庆丰年
来源:龙岩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11-04 10:48

  农家谚语有言,“好儿要好娘,种田要好秧”。教好儿,是他们为人父母肩负的家庭责任,育好秧,是他们作为专家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何才能教好儿?如何才能育好秧?

  兰华雄、徐淑英这对福建省唯一的双“全国劳模”夫妻,不仅在农业科技界撰写了一个个传奇,也在教育子女方面为闽西人民做了一个好榜样。2016年12月12日,兰华雄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评为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作为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家庭代表赴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作为文明家庭代表作大会发言,成为红色闽西人人皆知的模范家庭。

  伯乐相中千里马,“夫唱妇随”搞科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这个比喻中,徐淑英就是那匹千里马,而兰华雄就是那位识马的伯乐。可是,回想当年,兰华雄、徐淑英一开始并非志同道合,她的转折全因为他,他就是她的伯乐,而她就是他的千里马。他们的相互照顾、相互支持、相敬如宾,一起铸就了他们在农业科技界的传奇。

  在从事水稻研究之前,徐淑英是个名副其实的“裁缝女”。“那个时候裁缝是很赚钱的,他拿三十多块钱工资的时候,我做一条裤子1.5元,过年的时候一年就做十多条,一天可以赚100多块,他才拿36.5元”,徐淑英笑着说道。如果没有遇上兰华雄,徐淑英的裁缝路估计不会那么快出现拐点。

  1964年,袁隆平在中国首先开始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研究,分别在1972年、1973年率先育成中国第一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和第一个强优组合,并通过大协作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也开启了全国杂交水稻研究之路。

  1980年,兰华雄恰从龙岩农校毕业,彼时毕业的他对杂交水稻研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身在基层农基站,条件艰苦,但是他却一直在做杂交水稻的推广和创新。“我比较注重钻研一点。基层农基站工作没多久,我就用华罗庚的正交化设计了一个方案,对水稻栽培模式进行探索,做得很好,当时还得到一个奖。”回想当年拿的这个奖,兰华雄至今是满满的自豪,这是他拿的最早的一个奖。如何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好更远?他需要一个助手,需要一个共进退的同事。他选择了他的人生伴侣——徐淑英。

  “当初她又是高中毕业,又是我身边比较好教的一个徒弟,那我就说出来帮我一下,就让她到建的制作基地兼技师员。”在兰华雄的建议下,徐淑英从裁缝铺里走出来了。选择徐淑英,是兰华雄对妻子的信任,他觉得妻子会全心帮自己,而夫唱妇随,则是徐淑英对丈夫的全心支持。“我们自己承包了一些地,搞新组合制种,刚引进来的东西,别人不会,那我自己要来做,放在她那边我就比较放心。”采访中,兰华雄如此坦言。

  “搞那个杂交水稻制种的第二年,1989年8月,我们就在制种田里面的副本里看到一株变异的杂株,”徐淑英说在她转行的第二年,他们共同事业上的第一个结晶——杂交稻品种特优898出现了。“就把它选优出来,后面就一直提纯,最后就变成了898,这是龙岩市第一个杂交水稻经省审定的,它填补了龙岩市杂交水稻育种的空白。”

  然而,特优898并没有让他们骄傲,相反,这对年轻夫妻愈加努力拼搏,兰华雄后来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完成了福建农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课程学习。而曾是“裁缝妹”的徐淑英,在跟丈夫搞起了杂交水稻之后,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坚持自学,硬是啃下了大学本科农学专业和农业推广专业的全部课程。至此,他们志同道合,珠联璧合,开创了农业科技界的一个个传奇。

  近15年来,这对夫妻共同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8项,主持(合作)选育出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个,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16个,发表学术论文26篇,在南方11省示范推广自主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1780万亩,新增农业纯利32.01亿元,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地市级科学技术奖16项。

  十年寒窗无人问,事实说话服人心

  农业科研路是苦的、累的。有人形容他们是比农民还农民的农民,他们不仅要脸朝黄土背朝天,更是要潜心钻研反复耕种,用心推敲大胆实践。

  “育种基地我们就有6块,一个在海南岛,这边龙门有一块,江山那边是高海拔选种基地一块,……”兰华雄说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夫妻因地制宜设置了6块育种基地。“以育种年限为例,如果你在家里面一年种一代,就需要八年,海南岛是天然的大温室,冬季放在那种一季,多一代时间就缩短一倍,虽然说工作量我们加了一倍,对科技进步,对农民来说是有好处的。”

  而为了保证科研的效果,这对夫妻基本上事事都争取自己去做。“如果按照工艺来分工,我二级教授只要嘴巴说一下,脑子想一下,写在那边,你们去干,会有东西吗?因为下面的年轻人没那个识别力,你不下地谁来去把这个好东西选出来,我们必须自己干的。袁隆平现在也还是在下地的,所以,农业科学家就是这个命。”兰华雄的话说得很实在,只是这样“拼命三郎”式的做法,需要牺牲他们很多节假日的时间。“我跟妻子合起来的休假不超过10天,基本上没办法休假。比如国庆,每年基本上都被科研项目取消掉。”

  “十年寒窗无人问”,兰华雄用这句话来形容他们夫妻的科研路。

  “真正是那个煎熬,因为你没有自主创新的成果,别人是看不起你的,第一个成果(898)虽然比较好,但是毕竟育种手段比较简单,人家认为你半路出家,看不起你。” 在这十几年里,这对夫妻付出艰辛,收获的常常是别人的冷嘲热讽,甚至是诬陷。“898出来的时候,同行就打电话、发电报说我们这个东西是假的,是偷人家的成果,后面又推迟了一年审定”,徐淑英说那个时间是最难熬的。

  “搞创新的人要沉到地下去干事。我就很喜欢焦点访谈的那句‘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对于自己的科研成果,兰华雄充满了自信,他说:“最能够信服人的就是事实,如果没有硬硬的东西说服人,你怎么去讲都没用”。

  “十年寒窗无人问”还有后半句:“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前后句用来形容兰华雄夫妇最恰当不过。在20多年的农业科研工作中,他们彼此照应、相互支持,用攻克的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来证明自己的实力。丈夫兰华雄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而妻子徐淑英也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知识型职工先进个人”、“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等荣誉称号。2015年兰华雄、徐淑英家庭被评为福建省最美家庭。

  现在兰华雄、徐淑英同在龙岩市农科所工作,兰华雄是副所长、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徐淑英是水稻研究室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我们既是夫妻,又是工作上的伙伴。”兰华雄这么评价自己跟妻子徐淑英的关系。“我考虑业务的事情比较多,一直在钻研,科研真的是研出来的,如果你不去钻研,很多东西会变成重重复复,要怎么来改进,怎么来提升,我脑袋就是想这些东西。她呢,就是做一些具体的东西,帮我处理一些社会关系,我们搭配的非常好。”

  以身作则立家风,耳濡目染家风传

  “小孩子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父母亲的引导之下。”这句话出自徐淑英之口。

  虽然在事业上,她跟丈夫都是“拼命三郎”,但是对于家事,她和丈夫也是一点不含糊。而为了协助丈夫,带好年幼的双胞胎,徐淑英在1995年甚至放弃了去清华大学读书深造的机会。“那个时候我就很矛盾,我去读书,那两个双胞胎儿子又那么小,我老公工作又那么忙,去还是不去?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还是放弃了,没有去读。”

  而在如何教育孩子方面,这对“全国劳模”夫妻说得最多的就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以前制种的技术还没这么成熟,就是要把稻子的叶,就是母本割掉,那他们就去割,割得整个手都是血淋淋的。他们就知道爸爸妈妈太辛苦了,”徐淑英回忆起双胞胎儿子的这段往事是充满怜惜的,但是她更看重这些经历带给孩子的变化,她说那个时候双胞胎儿子只有5、6岁,可是他们却懂得了父母的不易,需要认真读书。

  “以前我们客家人的老的传统,有很多也是很优秀的。比如说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这些客家家训都是很优秀的。但是有些我是坚决反对的,比如说女人的三纲五常,吃饭女人不能上桌,小孩不能上桌,这些我是坚决反对的”,兰华雄说在自己家里,不仅女人要上桌,小孩也要上桌,“小孩上桌要学乖来,要学习桌上的文明风俗,懂得去尊重客人尊重老人,让他们从小懂得这些文明礼貌,他们就不会乱来。”

  兰华雄、徐淑英的助人为乐也是出了名的。在前段时间,单位同事因为意外事故住院,兰华雄、徐淑英不仅及时伸出援手,已经50岁的徐淑英知道血站血不够用,而同事急需用血的情况后,她特地跑到血站献血,此举感动了身边很多人。同时,他们还常常拿出自己团队的科研副产品——杂交水稻新品种种子,无偿赠送给贫困山区的农户种植,并提供免费的技术指导,近几年,他们免费赠送种子帮助困难户达到1200多户,而在每次回家他们夫妻都会去看望慰问困难家庭。“他们比我辛苦,拿一点给他们,人之常情。”徐淑英说道。

  “他们忙于工作,但是一些原则上的问题,他们一定不会疏忽掉。”回忆往事,兰武说父母亲对他们兄弟的影响不少都来自一些小事,记得他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碰上家里停电,母亲徐淑英给他10块钱买蜡烛,结果店主给他找了90多块钱。“后来我妈就说要把这个钱退回去。她说这个不是我们的钱,是老板找错了,不是我们该得的东西,你应该把这个还给人家。”从这件小事上,双胞胎儿子兰武知道了什么是诚信。

  在兰华雄、徐淑英言传身教之下,兰家的双胞胎儿子当下都已经成为单位的青年骨干,大儿子兰文连续3年被中国电信福建省分公司评选为先进工作者,小儿子兰武也连续2年被龙岩总工会评选为先进工作者。此外,2个儿媳妇也被单位评选为优秀工作者。他们一家的事迹常常成为单位同事、街坊邻居传唱的美谈。

  “做得多,说得少,我公公婆婆就是这样子的,他们的行动已经表明一切了,不需要太多其他的语言了。”彭冬梅是兰家双胞胎大儿子兰文的妻子,说到自己的公公婆婆,她的心中更多的感动,婆媳关系在很多人看来是很难协调的,但是她跟自己的婆婆相处甚好。“讲到我们婆婆,我想起了在长汀看到的客家母亲雕像,我觉得我婆婆就是典型的客家母亲。她对家里不会计较什么,能给我们的都给我们,不管是对儿子、儿媳还是孙子,都是不停的付出,典型的客家母亲,不会说回报的那种。”彭冬梅说,婆婆就是她工作、生活中的榜样,她会认真向婆婆学习,做好工作、教好孩子。

  兰武说,父母的言传身教不仅是对他和哥哥、嫂子还有妻子影响很大,对他们的孩子们影响也很大,他们会将爸爸妈妈的这些正能量、好家风认真传给下一代。

【责任编辑: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