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破解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问题——迎检次数少了 干事时间多了
来源:2019年8月2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19-09-02 19:02

福建省建瓯市纪委监委通过走村入户、个别访谈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线索。图为近日,该市纪检监察干部深入农村一线了解乡村干部作风情况。黄健 摄

初秋的一早,福建省德化县上涌镇扶贫干部李志清和同事正在赶往桂格村的路上,准备上门了解村里几户已脱贫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远远望去,桂格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督查检查的次数少了,和群众打交道的时间更多了。”当谈起“减负”的话题,李志清十分感慨:“减负后,再也不用成天坐在办公室里埋头整理各类迎检材料了。”

李志清原来的烦恼,源于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这种现象曾一度成为基层干部难以承受之重。

今年3月,中央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4月初,福建省委办公厅发出《通知》,通知共分为八大方面、26条措施,其中就把“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作为整治工作的一个重点,着力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减法”减掉累赘

拿出有效管用办法,切实把基层痛点解决好,为干部减负松绑,是大家的普遍心声。

制定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对每年开展的综合性检查考核进行限制,严格实行督查检查考核年度计划和审批报备制度……今年以来,福建各级各部门按照该省“减负26条”要求,相继出台有力举措,因地制宜,合力整治,成效明显。

扶贫领域从去年开始就已发生明显改观。2018年,省级原计划开展的检查从20项整合为4项,设区市原计划开展的检查从219项整合为29项,县级检查项目也由623项压缩至309项,今年的检查数量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减少。

三明市梅列区徐碧街道扶贫干部王茜茜对此感受十分明显,她说,今年上半年他们接待各级扶贫检查仅4次,比去年少了六成。

“台账如山、经常加班”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填表式”帮扶、“留影式”入户、“卷宗式”总结等现象大大减少。黄燕萍对此很有发言权,作为清流县嵩口镇扶贫干部的她,过去经常受到填写各种表格的困扰,“现在好了,没有那么多表格要做,上级检查更多的是到贫困户家中,具体了解生活困难解决了没有、帮扶有没有成效、对工作满不满意,有效杜绝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可有可无的检查剔除了,考核指标中的“水分”挤掉了,考核回归了本真,这一点在纪检监察机关也得到了印证。在开展“基层减负年”中,福建省纪委监委坚持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出台省纪委监委机关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23条措施,同时明确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减负13条具体措施,着力解决过度“留痕”、调研不深入、问责不精准等问题。

闽侯县纪委监委办公室干部胡炜炜拿出去年和今年的两份对乡镇(街道)纪(工)委、县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职情况考核办法进行对比,“以前每个类别都要求具体准备领导重视、部署、分解之类的材料,如今这一类书面证明材料整合起来,砍掉了一些重复和不必要的内容,更注重看具体工作落实情况。”

对此,福鼎市行政服务中心综合股负责人吴丽芳感触颇深,“今年以来,市里各项检查明显少了。”吴丽芳说,现在除了年终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和绩效考评两项考核,其他监督检查大大减少,让她切实感受到松绑减负后带来的获得感。

精简重在增效

督查检查考核,目的是了解问题、促进工作。过度留痕问题,根源在于缺乏监督的有效手段。如何实现督查检查考核减量提质?创新监督检查方式,是福建减量增效的关键举措。

8月5日上午8点,连城县扶贫办工作人员杨先键按照约定好的时间,带着扶贫花名册,与纪委监委、财政、审计相关人员会合,准备到文亨镇开展扶贫联合监督检查。杨先键介绍,这是今年他们开展的第1次联合检查,单项检查也仅进行了2次。

检查次数少,得益于福建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扶贫、民生专项治理等工作中探索引入“1+X”监督机制。“1”,是指纪委监委对各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专责监督;“X”,是指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定位和管理权限,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扶贫和民生相关政策落实情况的职能监督。

能少则少,能并则并,能简则简。该机制整合现有各类监督检查,在总量上控制检查项目,各职能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联动联合,共享监督检查成果。

机制的建立焕发了基层活力,德化县美湖镇洋坑村党支部书记许金献就大力点赞:“从多次检查到‘一键通关’,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减的是检查数量,强的却是震慑效果。省总工会财务部部长林源直言,以往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只是内部纠偏,发现问题后最有力的处理往往仅是“责令退回相关款项”,权威性不足。“现在,我们定期把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疑似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震慑效果明显增强。”

如果说“1+X”监督机制给监督检查带来了“正确的打开方式”,那么建设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则为监督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助力基层提效松绑。

前不久的一天,福州市纪委监委干部林贤浩将殡葬人员信息数据导入平台。不一会儿,近百条可疑度较高的扶贫(惠民)资金发放数据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以前,即使动员市、县、乡、村四级大量干部,全面开展人工核查数月,也不一定能发现这么多可查性强的疑似问题线索。

监管平台的全过程覆盖,让各类资金数据从分配、拨付到“最后一公里到人到户”一目了然。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纪委监委在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过程中,通过梳理近几年扶贫领域资金监督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动职能部门建设扶贫(惠民)资金在线监管平台,横向连接省级11个扶贫(惠民)资金管理部门,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截至今年7月底,已有37项扶贫(惠民)资金被纳入系统全程监管,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监管资金规模达137亿元,惠及群众630多万人。通过该平台,群众可轻松便捷地查询自己及“左邻右舍”的资金发放情况,发现问题,一键咨询、一键举报。

从线下搬到线上,资金在线监管平台实现数据一次录入、多级共享、长久使用,省时又省力。福建省各级职能部门对资金管理使用实行在线监管、在线核查、在线反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基层松绑减负也就“水到渠成”。

灵活、高效的督查检查方式体现在福建省各个行业和领域。以生态环保领域为例,一方面,按照“大平台、大整合、高共享”的集约化建设思路,建设省级生态环境大数据云平台,有效打破部门壁垒,推动精准治污;另一方面,紧盯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通报的问题,开展“三合一”督察,由住建、农业农村、海洋渔业等多部门联合进行综合性督察,让督察问题更聚焦,避免多头督察、重复督察问题,减轻基层迎检负担。

建章着眼长效

“2019年6月,25条小流域水质全部优于Ⅴ类,其中Ⅰ-Ⅲ类小流域水质断面达到21个,水质达到20年来最好水平。”近日,上级部门通报的一组数据,让龙岩市新罗区干部十分欣喜,这意味着该区的水质污染问题得到了根本性扭转。

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段时间里,小流域水体黑臭、生猪养殖业污染、水质不达标等问题曾经十分突出,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多次被上级部门通报,“‘九龙治水’是一大症结,多个部门各自为战,各种督查检查看似‘来势汹汹’,实则流于形式,干部在迎检工作中疲于应付。”

为了解决督查检查过多又没有实际效果的症结,龙岩市新罗区抽调纪检监察、组织等相关部门人员成立“大督查大落实”工作督查推进组,开展“靶向式”督查,精简合并、高效推进。在治理小流域水体污染过程中,环保干部从过去的迎检压力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成效立竿见影。

采访中,基层干部对督查检查考核数量降到合理区间,解除“账册因检查被翻烂的苦恼”,回归促进工作的初衷感到十分欣喜,但也有人说出担忧:过段时间,“过多过频、过度留痕”会不会卷土重来?

对此,福建省着眼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专门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从省直机关做起,对各类督查、督导、检查、巡查、考核、考评等进行全面清理,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同时,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若干意见,着力解决为官不为,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为保障基层减负有实效,各地因地制宜,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给基层干部吃下了“定心丸”。厦门市湖里区从提高检查质效、优化考评体系等方面入手,出台了9项制度措施,着力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南安市明确要求各单位不能简单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评价标准,不得要求通过微信、QQ、APP等晒工作痕迹。

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对照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问题的突出表现,将其纳入巡视巡察等工作中,着力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到位。纪检监察机关承担起“监督的再监督”角色,坚持问题导向,以精准监督推动政策落地落实。

记者在福建各地了解到,随着督查检查考核的“瘦身”,广大基层干部普遍从沉重的迎检负担中解脱出来,工作更有效率了,劲头更足了,在一线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成为常态。(作者 陈金来 涂志斌 郑鉴强)

【责任编辑:颜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