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传承中国民间艺术 编织点亮幼儿生活
来源:中国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9-01-25 22:38

    

孩子们展示各自编织作品。

  “一经一纬编出无穷创意,千丝万缕织就有形精品。”编织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结合了编和穿的技巧、方法种类繁多,图案花纹变化多样,是一种极富特色的传统技艺。

  为了弘扬民间编织艺术,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平潭实验幼儿园以孩子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成长所需为出发点,将编织工艺融入到环境创设、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中,探索编织特色艺术教育,让孩子们享受编织的快乐,传承民间传统,提高艺术素养。

  传承民间艺术

孩子们享受在编织艺术的世界里。

  近日,记者走进实验幼儿园。沿着楼道往三楼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编织活动区域长廊。在这条面积不大的长廊里,共有3个编织活动区域,编织机、围巾机、钩针、梭子、长条编织器套装、中国结、竹条等编织的工具和材料一应俱全。每个活动区域内,都张贴了详细的编织步骤图,供幼儿自主学习。此时,孩子们围坐在圆桌旁忙碌着,有的在缤纷刺绣区,埋头穿针引线,做刺绣活儿;有的在百变花篮区,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着花篮;还有的在五彩编织区,操作围巾机等工具,完成手中的作品。

钩编的仙人掌盆景。

  “这是我的作品,是一顶毛线帽。”大二班幼儿林飞鸿介绍道。这顶毛线帽小巧精致,很难想象是出自一位6岁孩童之手。除了编织帽子外,林飞鸿还会勾杯垫、编手链等,是班上的编织“小能手”。“编织很有意思,我喜欢编织,我还能给妹妹编帽子呢!”林飞鸿开心地说。

  从去年起,实验幼儿园将民间编织艺术引入区域活动,借助适合幼儿的编织技法,通过游戏让孩子们在编织中享受快乐童年。实验幼儿园副园长林娟说:“教研组前期查找了很多资料,发现编织活动很适合幼儿期的孩子,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丰富幼儿生活

编织草席

  为了让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了解编织艺术,激发学习兴趣,实验幼儿园内19名教师用尽了心思,下足了工夫,创设编织环境,营造编织文化氛围,开拓幼儿的自主性;学习编织技巧,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丰富区域活动内容。

  回忆起实施编织活动的过程,大班年段长周丽珍告诉记者,每天加班成为常态与习惯。“刚开始,我们只设置了‘五彩编织’和‘缤纷刺绣’两个活动区域,但发现刺绣对孩子们来说难度太大,超出了大部分孩子的能力水平,他们一下子就失去了兴趣。我们立即进行调整,缩小缤纷刺绣区面积,减少精细材料的投放,增设‘百变花篮’活动区域。”

  在材料投放上,教师们也动了一番脑筋。“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尤其是大班的活动材料十分丰富,很多是老师们从未接触过的,所以一般是先由年段长自学,再组织其他老师共同学习。”林娟说。

  “编织技巧比较复杂,在新材料投放前,我们会在班上向孩子们介绍新材料的玩法,然后逐步在活动区域内投放相应的编织材料。”周丽珍说,“一些孩子遇到操作困难时,我们采取同伴互助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相互合作中学得更快。”

  培养孩子自信心

制作鞋垫

  编织区域活动开展至今,已有近四个月时间。如今,孩子们越来越喜欢编织活动了,兴趣以及积极性与日俱增,参与活动从开始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从开始的一味模仿改变为现在的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不少孩子甚至学会了编织围巾、帽子、花篮等。

  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家长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幼儿园开展编织活动挺好的,培养孩子耐心的同时又提高观察力。儿子现在还会帮我编头发,虽然没有女生编得好,但我还是很开心。”大三班幼儿项浩宸妈妈翁女士说。

  编织是一项精细的手工活,要认真仔细,马虎不得,稍不留神,编织错了地方,就必须拆开重来。对还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完成一件完整的手工编织作品,这是一种挑战。

  平潭实验幼儿园将编织工艺融入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林娟说:“ 幼儿和成人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在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养成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坚持到底的学习品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平潭时报记者 冯荣/文 江信恒/摄)

【责任编辑:庄秀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