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望怀:求真务实,清正廉明
来源:东南早报 发布时间:2018-01-15 09:46
他是一名人民教师,教书二十余年,为人师表,教绩突出,桃李芬芳;他又是一名对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真诚尽心的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清正廉明,在厦门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些不同一般的印记。他就是蔡望怀,无论是执教,还是从政,他始终保持勤勉实干、清廉朴素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名家档案

    蔡望怀,祖籍福建南安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蔡资深后人。1955年就读于北京石油学院,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分配到龙岩一中任教。1979年调入厦门市教师进修学院,先后担任学院物理教研组组长、副院长。1984年调任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1986年任厦门市教委主任,1987年11月当选厦门市政府副市长。1993年至2002年12月任厦门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1995年6月定级为副省级干部)。全国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省人大第七届代表,省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2006年被美国皮奥利亚(Peoria)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2010年起,被国务院参事室聘任为特约研究员。

    蔡望怀一家

    蔡望怀与当年教师进修学院师生合影

    他是一名人民教师,教书二十余年,为人师表,教绩突出,桃李芬芳;他又是一名对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真诚尽心的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清正廉明,在厦门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中留下了一些不同一般的印记。他就是蔡望怀,无论是执教,还是从政,他始终保持勤勉实干、清廉朴素的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授父亲的粉笔生涯

    1938年,蔡望怀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父亲蔡丕杰毕生从教,是厦门大学1986年表彰的教龄在五十年以上的十位老教授之一。当年,他从鼓浪屿英华书院毕业就留校任课,1934年从协和大学毕业后重回母校执教,直到1986年从厦门大学退休,从未离开过粉笔生涯。即使是在抗战初期香港避难期间,仍在任教,在圣保罗学院教授英文。《厦门大学人物传略》中称他:“弟子遍四海,桃李满天下。”

    “父亲和教育结下的不解之缘体现在他对教师工作的近乎神圣的责任感,对学生成长进步的真挚关怀和对教学讲课艺术境界执着不懈的追求。父亲不单纯是为了养家糊口而教书,他对一个教师应该承担的道义责任和履行的天职使命有着更深的思考,更多的瞩望。”蔡望怀追忆道,“父亲曾经说过:‘No love, no life;No work, no life’(没有爱就没有生命;没有工作就没有生命),在他毕生为之奉献的教育事业中,他把爱和工作交融在一起了”。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有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的含义本来很清楚:一日尊之为师,当终生敬之如对父母一样。但蔡丕杰却认为这句话还应有另一层含义:一日为人之师,当终生爱之如对儿女一样。对这句话的诠释,令蔡望怀深深地感受到教师二字在父亲心中的分量。七十岁那年,蔡丕杰信手写过一首诗:“转眼烟云七十秋,炎凉冷热付东流;苍天假我几时日,愿为后生作马牛”,表达了他对教育工作和后生的终生不渝的眷恋之情。“丕扬声教广扇华风一生笃学淳堪范 杰出侨耆倾心祖国全力树人德可宗”,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黄典诚教授为悼念蔡丕杰病逝所撰写的这幅挽联,或正是蔡丕杰人生的真实写照。

    传承父辈精神 谱写教育新篇章

    1960年,蔡望怀从厦门大学物理系毕业之后,便到龙岩一中任教。蔡望怀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奋战在教育工作第一线。1979年初,蔡望怀调入厦门教师进修学院,主持全市高中物理教研工作,主抓物理高考总复习工作,同时他主动承担了在学院高师物理专修班授课,开设横跨数学、物理两个专业所有基础课程(共七门)的繁重任务。蔡望怀身兼两职,工作倾心尽力,教学成果显著,他所任教的班级,许多学员后来都成了中学教师中的栋梁之材。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在有上千人参加的、由省电大举办的大学普物竞赛中,蔡望怀所教班级选派的六位学员囊括了前十名中的六名(第一、二、四、六、七、九),堪称“奇迹”!他先后被评为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科技系统先进工作者。

    1984年,蔡望怀调任厦门市政府副秘书长,1986年任市教委主任,1987年11月当选厦门市政府副市长,主要分管教科文体卫等方面工作,1990年起兼管城建工作。在市政府任内,他大力推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实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调整高中教育结构,促进厦门市中等教育更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创办了一批具有特色的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谱写了厦门教育的新篇章。他既是“三尺杏坛”的教书能匠,又是发展教育事业战略、建设教育强市决策的得力贯彻执行者。

    清廉敬业 执政为民

    如今,宽敞的厦禾路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人流,井然有序。这里不仅是厦门岛内重要的交通干道,更是厦门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24年前,蔡望怀在举市瞩目的厦禾路旧城改造中担任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主持日常工作,他坚决贯彻“以民为本”的指导思想,把旧城改造和“安居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并实施“以地养路”“以地养房”的运行机制,克服了拆迁量、工程量巨大和资金匮乏等重大困难,在一年时间内将一条4.6公里长的城市主干道的平均宽度从13米拓宽到50米,创造了城市建设空前的“厦禾路速度”。同时,拆迁户的居住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

    通车之日,许多民众自发聚集,向市委市政府赠送锦旗,表达对共产党真挚感念之情。时人曾赞叹:“欲问厦门兴衰事,请君指看厦禾路!”

    “服务群众、唯恐不周,廉洁自律、唯恐不严”,这是当时蔡望怀对厦禾路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所提出并反复强调的要求。为了倡导高效务实、清正廉明的作风,他带头做出了表率:他为辛勤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工作人员争取得到理当得的奖金和补贴,而自己却分文不取。与此同时,他定了一条规矩:指挥部的全体员工,包括他自己,不得染指任何一套拆迁安置房。

    在市政府任职期间,忙于工作的蔡望怀中午从不回家,常以泡面当午餐,一度被人称为“泡面市长”。作为曾经分管厦门城建工作的市领导,蔡望怀严格自律,从未购置任何房产,包括商品房。他回忆起往事:“改革开放初,父亲已是年老体衰。为了免除父亲奔波于厦鼓之间的劳累,厦大领导几次提出要在校区给父亲分配住房,父亲均予婉拒。他对我说,能居住在鼓浪屿的自家老宅,已是心满意足。他还引用刘禹锡《陋室铭》中的两句话表明自己的心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蔡望怀认为,一个官员应该有较高境界的自重和自敛,这就是一种“德馨”。

    退休之后,蔡望怀依然在他热爱的教育、科技和音乐园地耕耘不息。他担任过他为主要创办者的厦门华厦学院的董事长、创校名誉董事长、厦门爱乐乐团理事会的永远荣誉会长;他是厦门市音乐学校的名誉校长;他也是厦门市老科协的创会会长;他积极推动在美国皮奥利亚市创办“中国语言学院”……参与所有这些社会工作,他始终坚持一条准则:只作奉献,不求回报。他从未领取任何酬劳或补贴,是一个完全彻底的义工。清廉敬业、执政为民,这是他从政为官所崇尚和追求的。

 

【责任编辑:黄晓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