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廉洁,脑海里不由地想起了《廉洁——从心开始》一书作者刘汪楠先生的一席话:“腐败之源起于心,廉洁从心开始,培养诚心,诚生忠;培养忠心,忠生爱;培养爱心,爱生廉;有了廉心,就会有廉行、廉身,廉洁从业,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书中,刘先生通过对当前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的探索与思考,独辟蹊径地提出之所以有许多官员逐渐堕落成为腐败分子,究其原因在于个人心理的不健康,进而指出反腐倡廉要“从心开始”,认为这才是从源头上防腐反腐、廉职廉政的根本之策。
廉洁,“从心开始”,短短数字,却让通读全书的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感慨良多。
回首入检近五年的时光,经过与腐败案件和涉案官员的“亲密接触”,让我对于腐败这一现象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纵观众多落马的贪官,不难发现,腐败的滋生皆源于人性中小的贪婪因素的诱导。由小贪到大贪乃至弥足深陷,也都根源于人的思想意念的出轨,进而引发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健康。试想,当一个人身处要职、工作生活惬意十足时,如果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健康,为何会明知贪婪是种无法控制的欲望却仍为此而丧失免疫、自制?如果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健康,为何会屡屡为了满足贪婪而不惜铤而走险、身陷囹圄?如果没有心理障碍或心理不健康,为何会在高压反腐、严密监控的今天,却仍伺机寻腐?对于腐败,有人曾将原因归咎于所处的环境,认为适者生存的规则才是导致腐败的根本;也有人曾将家庭视为腐败滋生的温床,认为家庭才是腐败蔓延的重灾区。但却很少有人能够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已经乱了德行、乱了常理、乱了法纪,内心的道德是否在退化、畸形的欲望是否已形成、情感与理智是否有偏差,善恶美丑的标准是否出现异化。
记得,有位哲人曾说过:人的欲望犹如烈马,必须有理性的骑手来驾驭。每个人的体内都生存着欲望的烈马,驾驭者自身的品德与心态就决定了烈马前进的方向。我想,对于品德,每个人的心中或许都有着不同的释义和理解,自有一把衡量的标尺,但有一点想必是共通的,那就是——一个人生命的境界,并不在乎信仰了什么,只在乎心中拥有了什么。以心为起点,从思想源头抓起,深化个人内心的自我改造,做到识先而行后,以诚为业,以廉守责,这样才算得上是一个理性骑手该有的心态。
那么,何为廉呢?记得读书时,老师们曾用海瑞、杨震的典故教导过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记得工作后,前辈们曾用切身的体会和身边的案例告诉过我——“懂得选择、学会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视为清廉”。现在,在我看来,清廉,应该是一个人该有的道德本色——为人坦诚、做事严谨,在是非面前有辨别力,在诱惑面前有自控力,在警示面前有悔过力,自尊自重、接受监督。
可以说,清廉是一种操守,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需要用心守护。尤其是在当今的社会,比之“外治”,廉洁更需要依靠“内修”。那么,廉心又该如何培养呢?在此,我们不妨大胆借鉴下刘先生的思路:廉心要以忠诚之心为基础,以爱心为动力。
忠诚是一种情感,不停不息不倦一生去完成,蕴含着不怨不悔不变的强大力量;是一种坚持,是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对生活、事业、内心道德准则的执着坚守;是一种态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好点点滴滴。爱心也是一种情感,珍爱生命与人身自由、有所追求,即为自爱;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做到自我廉洁、主动抵制腐败,即为家庭之爱;从友情出发,主动监督和管束自己的好友、同事廉洁从业,不腐蚀领导,不纵容部下,即为友情之爱;爱岗敬业,心怀爱国主义,即为大爱。“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忠诚之心,拥有了爱心,才能真正地做到廉心,才能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名之心对待“权”。有了廉心,才能常怀律己之心,慎言、慎独、慎行,“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廉洁,从心开始,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让廉洁思想渗透心灵,涤除腐败的残留,点缀高贵的灵魂,才能真正让一个人的理想开出最美的花。
(汪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