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谣好比春江水
来源:建瓯市纪委监察局 发布时间:2014-10-03 09:46
在福建省建瓯市顺阳乡,夕阳红艺术团的快板方言《大操大办讨人厌》的精彩表演把正在赶墟的农民朋友们都吸引了过来。

——吴雪浩巧借方言传播理论纪事

吴雪浩(左)在指导演职人员利用方言说唱。

    “干部要来带好头,党员也要守分寸,领导更要作表率,莫让群众来责怪……”。

    9月3日,在福建省建瓯市顺阳乡,夕阳红艺术团的快板方言《大操大办讨人厌》的精彩表演把正在赶墟的农民朋友们都吸引了过来。场地虽然不大,音箱设备要求也不高,可就是这种“土生土长”的宣教形式,却倍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这首在建瓯乡村广为传唱的方言歌谣《大操大办讨人厌》,正是出自被许多人亲切地称为“造谣”高手的吴雪浩之手。

    近十年来,吴雪浩孜孜不倦,贴近生活,融入群众,创作出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方言作品。这些作品,就像一场场随风潜入夜的及时雨,又像一道道润物细无声的清水渠,引出科学理论普及的涓涓活水……

    探索——众里寻他千百度

    30年前,吴雪浩在南平师专政教系学习时,经常研读马列原著等理论典籍。他发现不知是翻译的缘故,还是革命领袖为了追求严密完整,许多理论著作常运用长句来表述,最长的一句话竟达34个字,要反复琢磨才能大致弄懂其义。那时,他就朦胧地意识到:大多数基层群众文化程度不高,哪有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去看深奥的书本,去听枯燥的说教呢?

    在建瓯市委办、政府办工作的20多年里,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吴雪浩以一个文秘工作者特有的敏锐,密切关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个最新成果。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他越来越发现,社会越是多元,人们越是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如此,在地处偏隅的农村也一样。如何用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语言,用雅俗共赏、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传播理论,阐释和表达党与政府的主张,成了吴雪浩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2001年,吴雪浩开始担任市社区办主任,接触基层群众的机会更多了。一有空,他便到寺庙去体味盲人说唱的韵律,到教堂去领略诵唱圣经的功效。当看到许多没什么文化的善男信女,甚至是目不识丁的老太婆,都沉浸其中,在愉悦中领会了经典和教义,并按其循规蹈矩,吴雪浩豁然开朗。他认为,科学理论的传播,应当是潜移默化的工作。普通话是当今中国大力推广普及的交流工具,但方言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只是工具,更是文化之根,是区域百姓用惯了的沟通手段,使用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方言的人数达200万之众。就这样,运用建瓯方言宣传理论的想法由此萌生。

    耕耘——为伊消得人憔悴

    “创作者应有群众观点和大众情怀”。吴雪浩十分注重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每次下乡,他都抓住机会学习群众语言。路上遇到老农,他总是蹲下来给对方点根烟,跟他们聊聊天,一听到鲜活的话语,马上掏出纸笔,随时记录。几年下来,他积累了大量的民间熟语、谣谚、俗话。

    在研究创作的过程中,吴雪浩发现,由于建瓯方言保留了大量的闽越语,有一部分有音无字,有一部分有音也有字,但字体古怪,即便用电脑“造字”软件程序拼造出来后,又要用国际音标来标注,只有少数方言专家认得。吴雪浩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方法,即电脑里没有的文字,就用汉语里同音的“借会字”来代替。为了避免“借会字”所带来的误解和歧义,一是在稿本的页眉处就说明原委,先让读者进入方言境界,在取其音的基础上再解其义;二是在每句方言唱词的后面,用括号翻译大意,便于领会句意之后,再反回去用方言诵读。吴雪浩采用的这种大众化、平民化方法,人们称之为“造谣”高手的妙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吴雪浩经常深入生活,发掘创作素材。2001年,他看到有些乡村打牌风气较盛,就萌发了创作一个快板谣,告诫人们要远离赌博,要勤劳致富。在那几天里,他每天写到深夜两三点,写完快板剧《禁赌谣》,人也整整瘦了一圈。该剧经市文化馆抽调人员排练后,下乡村、入社区演出倍受欢迎。观众被剧中风趣幽默的唱词及其赌鬼形象逗得忍俊不禁、前仰后合,剧终时掌声雷鸣,经久不息。演出结束后,常有观众找到后台,让演出者把那段精彩的唱词再复述一遍,便于回家教育爱打麻将的亲友。他们说:演得太好了,把赌博的心态、神态、危害和怎样禁赌,都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了,在好玩中受到了启发,这样的节目要多搞一点。这个剧目代表建瓯市参加南平市农村文艺调演,获得了创作奖、演出奖。吴雪浩从中体味到了用寓教于乐形式宣传时代精神、警醒民众的艺术魅力所在,自此业余创作劲头倍增。

    收获——千树万树梨花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吴雪浩的笔下,纷繁错综的历史变迁,在抑扬顿挫间成了快板;高度抽象的理论问题,被精心织入“花仔”,唱的都是老百姓最关心、最贴近切身利益的事儿。

    2006年12月,建瓯市根据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二次农业大普查。为把农业普查政策及时广泛地传达下去,吴雪浩认真阅读文件,苦苦思索,反复揣摩,编写了“花仔”剧《农业普查真重要》。该剧以通俗、生动、幽默的语言,把农业普查的精神、内容、要求诠释出来。表演队被各乡村抢着请去演出,有时还在甲地献演,乙地接送的车辆就来等候了。为了满足干群需要,市里还刻录了300张光碟分发到各村播放。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看了后,在娱乐中明确了“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积极地参与和配合,结果建瓯市只用了十多天就完成了入户与现场登记的任务,远远地走在了其他县市前面。

    由于吴雪浩创作的作品,既紧贴时事、配合中心,又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也引起了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部门的兴趣和重视。建瓯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台曾专门开设了方言栏目,把民间文艺团体的演出录下来,剪辑后予以播出。相关部门的网站或网页和热心的博客,也开辟专栏,转载吴雪浩的作品,形成了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党和国家理论政策的氛围。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中,他创作出方言歌谣《记住八荣八谪鼓》:“祖国好比大家庭(祖国好比大家庭),爱护家庭才光荣(爱护家庭才光荣)。伤害家庭得人恼(伤害家庭得人恼),吃里扒外真谪鼓(吃里扒外真可耻)”等。有关部门通过把唱词制作成手机短信,在市民中广为传播,大家反映:以前的宣传多数是讲“官话”,老百姓总觉得隔着一层;改用朗朗韵味的方言一说,大家就觉得事情发生在身边,感到亲切、实在,不仅入耳,更能入脑,很受教育。

    几年下来,吴雪浩创作出了《科学发展十注重》、《俗变映射改革果》、《农村党员保持先进该做啥》、《少生多生不一样》、《建瓯农民怎样致富快》、《家和曲》、《防火谣》、《职业道德谣》等40多部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当地阶段性任务的“花仔剧”和快板谣,并自费出版《建州风情演唱专辑》,赠送给市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乡镇文化站、社区阅览室、业余宣传队、学校图书馆和众多的喜好者。

【责任编辑:黄静茹】